书法家林志良昨日做客《江山雄韵--名家访谈》
发布时间:2013-11-21 新闻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作者:彭丹

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的禅文化旅游盛地-罗汉山

书法家林志良先生正在接受张雄艺术网主持人杨琳专访
张雄艺术网讯他是第一位在台湾办个人书法展的大陆书法家,他被李敖称之为“大陆唯一真正的书法家”。他坚称自己书法风格无门无派,仅是“书法爱好者”。他多才多艺,在台期间数次以《母亲》等大陆民族音乐令观展者泪如雨下。2013年11月20日,张雄艺术网摄制组一行来到位于“禅宗鹭岛”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的禅文化旅游盛地-罗汉山。在这里,景区负责人带领我们游览了青山绿水,景色迷人的罗汉山景区,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书法家林志良先生。
小时候被迫练字到喜欢书法,抄大字报养家糊口,下海经商曾经辉煌,失败后重新再来,成功时却抽身而退……现年51岁的林志良,人生历程坎坷而传奇。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厦门莲花罗汉山山主,他的身份还有很多种,他法号“一凡居士”,修习禅理,与佛结缘20年。他是当今功力世界里难得一见、别具一格的书法家。他重义轻财,扶贫助弱,深修佛法,惠济众生,弘扬的是慈悲情怀,伸张的是炎黄美德,他以佛法为海,以书法作舟,岁岁年年,无怨无悔地引渡众生向学、向善、向光明。

林志良先生与张雄艺术网主持人杨琳亲切的交谈

林志良先生正在接受张雄艺术网记者专访
采访过程中记者不难发现,林志良先生身上还有着无坚不摧的毅力,文韬武略的才艺,肝胆相照的为人,他洞察世事,书法境界自然精进。即使如此,林志良依然坚持每天都写,每天都接触佛的世界,他说:“世界第一个户外罗汉山景区是上天留给我的一片净土,这是一份缘。”这里的每一块山石,每一尊佛像,将书法与佛法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德在书中,善在书外“,因为向佛,林志良行善,因为敬佛,林志良尚义。站在高高的罗汉山上,林志良先生朴素执著的人生感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大家的云水襟怀。
罗汉山原名青岩山,经过多年的筹备和建设,目前罗汉山上已落成1700多尊罗汉,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不仅集湖光、山色、温泉等天然风光于一体,更融关帝庙、观音庙、藏传佛像、钟楼、摩崖碑文石刻和名家书法留存于一身。

罗汉山一角

通往罗汉山路旁的佛像
据记者了解,投资上亿元的莲花镇罗汉山景区风光旖旎,包括朱子洗墨池等30多处景观,已成为同安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基地。该景区入口建设成文化长廊,创建了罗汉山海峡两岸书法家创作基地,使之成为海峡两岸书画名家文化交流的平台。
志良先生身上所蕴涵的东方智慧之光,所承载的华夏民情风俗,所表现的特殊修行方式,独具的随黏解缚、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心向往之,留连忘返。同时,禅宗崇尚自然、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等,都与当今世界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潮流--生态旅游颇相契合。作为书法家,他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桥梁,链接两岸人民的同根之情,他的这份翰墨情缘积极推动了两岸文化事业的发展。

罗汉山大门前的十八罗汉
林志良先生在罗汉山举办了海峡两岸书法创作基地,举办峡两岸青少年现场书法比赛和夏令营。罗汉山这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深、更广地连接起两岸民众的心,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同时,也因为林志良先生回乡投资创建莲花罗汉山,也影响带动了家乡民众学书法的风气,他希望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爱的传递。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即将播出的《江山雄韵--名家访谈》。

书法家林志良先生正在挥毫泼墨

林志良先生与艺术网主持人合影并为张雄艺术网题字

林志良先生分别用四种不同的笔法为张雄艺术网题字四幅此图为行草,十分大气
农历11月17(阳历12月19日)是阿弥陀佛的诞辰,罗汉山原定每年农历4月28日的山庆,也改在这天,为了更好地发扬罗汉人的精神,传播正能量,罗汉山以丰富的山庆文化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今年,莲花罗汉山将隆重举行迎新年海峡两岸慈善行活动暨万人法会道场落成开光庆典。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分别举行:海峡两岸慈善行活动、万人法会道场落成开光庆典、诵经祈福法会、万盏心灯供养佛、放生活动、高僧大德开示佛学与智慧人生、佛教音乐合唱、愿善男信女届时在罗汉山吉祥殊胜道场,沐浴佛恩,共沾法喜。